2022年中國電磁線行業現狀
2022-09-02 11:30 投資點金手
電磁線是一種具有絕緣層的導電金屬電線,用以繞制電工產品的線圈或繞組,其原理是利用法拉第的電磁感應效應,通過電流產生磁場,或切割磁力線產生感應電流,實現電能和磁場能的相互轉換,是電力設備、工業電機、家用電器、汽車電機、電動工具、儀器儀表等產品的重要構件,被譽為電機、電器工業產品的“心臟”。
電磁線市場現狀
我國電磁線行業成長迅速,已成為世界電磁線生產、銷售、使用第一大國和出口基地。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電磁線市場已經趨于成熟。目前,我國在電磁線產量上已成為世界第一生產大國,具有年產百萬噸以上的生產能力,約占全球生產總量的50%。根據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電線電纜分會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電磁線產量為176萬噸,過去五年內復合增長率為2.41%。業內人士,國內電磁線產量將保持穩定的增速,預計2022年達到184萬噸。
從行業需求量來看,據統計,2016-2020年中國電磁線需求量從154.3萬噸提升至184萬噸,CAGR為4%。隨著扁線應用于新能源領域,如新能源汽車帶動耐電暈、高熱級復合結構和小扁線的應用,扁線應用場景得到延展。
具體來看,國內電磁線行業龍頭為精達股份,2021年電磁線銷售量24.3萬噸,2020年市場份額為11.35%。長城科技、冠城大通2020年市占率分別為7.02%、3.96%。目前僅有精達、長城等電磁線龍頭企業有量產扁線的能力。2021年,精達股份、金杯電工、冠城大通扁線銷量分別為6000、4255、4465噸(精達為新能源汽車扁線,扁線總銷量1.05萬噸)。扁線生產壁壘高于普通電磁線,行業集中度有望大幅提升。
經過長時間的發展,我國電磁線行業生產能力逐漸提升。電磁線行業內生產企業較多,電磁線的生產技術和工藝流程基本成熟,這些企業的生產規模從年產一千多噸至年產十萬噸不等。目前我國已形成了百萬噸以上的產能總量,為全球電磁線生產、銷售的第一大國和出口國。
電磁線行業發展前景
隨著我國進入經濟新常態,經濟增速趨于放緩,電磁線生產企業間競爭加劇。然而,由于更加嚴厲的環保和節能法規實施,勞動力成本上升,產品品質穩定性要求的提高,產品性能多樣性的需求強烈,這加大了中小電磁線企業經營壓力。無品牌優勢、無技術、無勞動力保證和無成本優勢的企業面臨生存壓力或產能轉移,因此規模化是電磁線生產企業發展的必然路徑。同時,由于電磁線行業為資金密集型行業,需求大量資金周轉,存在規模經濟;電磁線生產自動化程度較高,可連續標準化生產,大規模批量生產可降低管理成本。因此,未來業內企業間兼并整合將是主流趨勢。
目前我國電磁線生產企業眾多,規模相差很大,年產一千多噸至年產十萬噸不等,企業產能規模主要集中于年產萬噸以下。由于通用電磁線生產技術和工藝比較成熟,除幾家較大規模的企業外,其余企業產品同質化比較嚴重,使得電磁線行業競爭比較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