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重點消防安全與火災防控指引》正式發布,平安產險支持筑牢災害防護網
2025-01-24 21:51 默默談經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平安產險浙江分公司
日前,以“平安守護 防患未‘燃’”為主題的2024年基層應急能力提升公益活動平安行暨《城市重點消防安全與火災防控指引》發布活動在南京舉行。本次活動由中國災害防御協會、中國平安聯合主辦,旨在通過深化政產學研合作,充分發揮保險作為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的功能和作用,探索創新保險風險減量服務和舉措,筑牢災害防護網,助力提高廣大公眾災害風險意識和防范安全風險知識,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來自中國災害防御協會、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江蘇省應急管理部門、江蘇省消防救援總隊、金融監管部門、江蘇省保險行業協會,南京市政府、南京市應急管理部門、揚州市應急管理部門,中央財經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南京大學等政府代表、專家學者及企業代表出席活動,共同探討新形勢下基層應急能力提升、風險減量服務與科技賦能防災減災等議題。活動還重磅發布了《城市重點消防安全與火災防控指引》和《科技賦能風險減量白皮書》,切實護航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發布火災防控指引,支持筑牢災害防護網
當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凸顯。特別是火災,這一無情的災難,不僅威脅著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也對社會的和諧穩定構成了嚴峻挑戰。
防患未“燃”,防重于治。“要健全風險防范化解機制,堅持從源頭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真正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平安產險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和金融監管部門要求,積極開展風險減量服務,推動從傳統風險等量管理模式向社會風險全流程管理轉變,支持筑牢災害防護網。
活動上,平安產險與中國災害防御協會發布了共同編寫的《城市重點消防安全與火災防控指引》。本書匯聚了行業協會、高校、研究機構等相關專業學者對城市消防安全的多年研究和實踐成果,以及平安產險多年來的承保經驗、風控研究等多維度成果。這是一本面向社會大眾普及城市火災防范知識、提高公眾安全意識的科普讀物,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深入剖析火災的災害與成因,全面解讀火災防控知識。
這本書探討了城市重點消防場所的火災風險特性,從家庭消防安全到企業安全防范,從火災預警到初期滅火,從逃生自救到災后重建,通過案例剖析和使用操作指南,引導社會公眾掌握火災避險自救技能,為公眾保護生命財產安全呈現了一幅全方位、多層次的火災防范全景圖。該書還針對城市重點消防場所提供了一系列實用、專業的消防安全和火災防控指引,覆蓋社區與住宅、工業園區、辦公場所、賓館與酒店、大型餐飲場所、機動車停放與充電區域、商場與商業綜合體、醫院、學校、變電站、“九小”場所等十一個場景。
活動當天還舉行“進社區”公益行動。平安產險宣布向江灣社區育才圖書室贈送 《城市重點消防安全與火災防控指引》,讓廣大社區居民掌握火災防控知識,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共論防災減災,提升基層應急能力
在活動上,多位專業人士結合理論和實際,圍繞防災減災路徑、基層應急能力提升進行分享,闡述了保險業在服務國家災害治理體系建設中的重要意義和價值。
中國災害防御協會會長鄭國光表示,基層是防范化解災害風險的“最初一公里”和應對處置各類突發災害事件的“第一道防線”。進一步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中國災害防御協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助力提高國家綜合防災減災救災和應急處置能力。中國平安近年來廣泛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衛星遙感、物聯網等先進技術,積極為客戶和社會提供實用性很強的災害保險和風險減量服務,有效助力提升全社會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黨委委員、副會長王玉祥表示,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高度重視風險減量工作,積極主動團結帶領并動員引導行業,推動風險減量服務、助力防災減災救災,協會將強化專業合作交流,促進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新發展。中國災害防御協會和中國平安聯合舉辦本次會議,對進一步推動保險風險減量與基層應急工作融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平安保險集團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黃寶新表示,平安始終堅持“金融為民”理念,全面貫徹落實指示要求,充分發揮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積極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科技手段,持續探索“保險+科技+服務”風險減量新模式,助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筑牢經濟安全網、社會保障網和災害防護網,助力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在主題分享環節,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院長張海波圍繞社會治理角度談基礎應急能力提升主題,發表了主旨演講;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應急管理學院院長從空間大數據角度,分享了增強基層災害防御和應急能力提升;中國保險學會副會長、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原院長、中國精算研究院創始院長李曉林詳細闡述了保險行業發揮保障、科技優勢,助力提升基層應急能力。
科技賦能風險減量,護航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如今,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應用的快速發展,科技在提升保險業務效率、開展風險減量管理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平安產險廣泛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衛星遙感、物聯網等先進技術,積極開展風險減量服務,護航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其中,平安產險自主搭建自然災害平臺——“鷹眼系統DRS2.0”。“鷹眼系統DRS2.0”構建了國內完整的自然災害地圖,覆蓋暴雨、臺風、雪災、干旱等十余種自然災害模型,打造了災害預警、風險篩選等重要功能。截至2024年9月,依托鷹眼系統,平安產險累計發出預警臺風、暴雨、洪水等災害預警信息超93億次,覆蓋6210萬個人及企業客戶。
本次活動發布了平安產險聯合中央財經大學、北京師范 大學等機構共同編寫的《科技賦能風險減量白皮書》。《白皮書》聚焦科技賦能風險減量,闡述了保險業開展風險減量服務的重要意義、科技創新在風險減量中的重要作用。此外,《白皮書》收錄了自然災害、安全生產、社會安全和新興風險等領域的國內外經驗及平安產險的實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推動技術創新、強化多方協同和優化行業生態的系列建議,為進一步提升行業風險減量服務水平提供行動指南。
與此同時,平安產險江蘇分公司向南京港華燃氣有限公司、南京銀茂鉛鋅礦業有限公司、江蘇德納化學股份有限公司捐贈了《城市重點消防安全與火災防控指引》、消防應急包及可視化煙霧探測器,為企業消防安全提供多一道保障,切實助力減少潛在的安全隱患。
安全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平安產險將堅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把服務人民群眾、服務實體經濟、服務社會穩定作為推進風險減量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減少風險隱患、降低重大風險損害為目的,努力為客戶、為社會提供優質的風險減量服務,切實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