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假如按設置區間算,則應將滬指設定在1047點至1422點(1998年6月4日最高點)。這樣算來:
第一目標位:(1422-1047)×0.382+1047=1190點
第二目標位:(1422-1047)×0.618+1047=1278點
第三目標位:(1422-1047)×1+1047=1422點至此這一區間的上檔位置結束了,再往上計算,則應打破空間了。如果認為上檔壓力就在1422點,可以這樣算,如1999年前一直將1500點作為上檔壓力這樣計算。
3 按設置區間算,這種計算法有一定道理,但在下跌中運用區間法更有效。如1999年最高點是1756點,最低點是1047點,這一區間是709點。此區間下跌檔級分別是:
第一目標:1756-709×(1-0.618)=1485.16點
第二目標:1756-709×(1-0.382)=1317.84點。事實證明:19997月19日,滬指收盤1479點,接近1485.16點,然后反彈到9月10日的最高點1679點又開始回落。到12月27日,落到最低點1341點,與1317點差24點,比較接近。從2002年、2003年的探底亦可證明1300點的鐵底。
如果不設區間計算跌幅,那么:
第一目標位:1756-1756×0.382=1085點
第二目標位:1756-1756×0.618=670.79點。
此算法是將下限設為0,但實際中不可能這樣,一般到一個中級底部就會穩住。因此,從目前看,設1047點區域下限計算黃金位是比較現實的。
以上可知,就中長期上升而言,可不設區域上限,短期要設。就下跌而言,不管短中長期,都以1~2年的中級大底部為區域下限計算更具有現實性。如1997年9月23日低點是1025點;1998年8月18日低點是1043點;1999年5月17日低點是1047點。三者平均底部是1038點,如無特別重大突發事件,1038點可作為1997年至1999年的區域下限。今后根據市場底部逐步抬高的情況,再修訂區域下限。如2001年、2002年、2003年的平均底部區域在哪,是1700點、1500點還是1300點,這需要有一個觀察、探底的過程。一旦這個探底過程基本結束,(如1997年至1999年,1000點就是大底。)假如1300就是大底,那么可以此計算今后二三年上升空間。第一目標位:1300×1.38=1797點。第二目標位:1300×1.618=2103點。見滬指圖。
(南方財富網SOUTHMONE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