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會計準則新1號第81段指出:“當期產成品和在產品的變動表示對生產費用的調整,以反映生產使存貨增加或超過生產量的銷售使存貨減少的情況。”對其原理,列式證明如下:
由于,本期制造成本±在產品的變動=本期完工產品生產成本
本期完工產品生產成本±產成品的變動=本期銷售成本
所以,本期制造成本±產成品和在產品的變動=本期銷售成本
即,期間費用+制造成本±產成品和在產品的變動=銷售成本+期間費用
或,經營費用總額±產成品和在產品的變動=銷售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其他經營費用
等式左側是費用性質法利潤表總費用的結構,右側是費用功能法利潤表總費用的結構。這是兩種分類法總費用項目的重要區別和聯系。
通過上式可見費用性質法利潤表上的經營費用總額不能與收入直接配比,須要“調整”。根據上面的證明,其調整式為“與收入配比的費用=經營費用總額±產成品和在產品的變動”。即“與收入配比的費用=經營費用總額+產成品和在產品余額減少”,或“與收入配比的費用=經營費用總額-產成品和在產品余額增加”。計算經營費用率時應采用與收入配比的費用額。德國采用經營費用總額,因為他們把當期產成品和在產品的變動看成收入而不是看成對費用的調整,欠妥。
另一個需要討論的問題是收入。過去,費用率的計算,采用“純銷售額”,現在,利潤表上沒有這個指標。解決的辦法,一是在附注中繼續揭示純銷售額。其實,用純銷售額也有不準確之處,因為現行經營費用總額不包括納入其它業務支出的費用。因而,并不能完全配比。二是可考慮采用主營業務收入直接和“與收入配比的費用”比較。雖然,這里的費用,包括某些應由其它業務收入負擔的間接費用,但是,作為經濟分析,指標設計和數據選用,只要能大體說明問題并且具有可比性,不一定絕對精確。
運用經營費用率還須作進一步的分析:
1、經營費用率升降程度。以報告期經營費用率與同期、上期或預算經營費用率進行比較,以便揭示降低經營費用率的成績和存在問題。其計算式為:
經營費用率升降程度=報告期經營費用率-同期、上期或預算經營費用率
如為負數,則為降低,如為正數,則為升高。經營費用率升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企業為改進企業管理、降低費用率的業績,能夠揭示企業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潛力,但也有其局限性。因為費用率越低,降低越難。對于同一企業不同期間的比較,對于不同企業的比較,要具體分析。
2、經營費用率升降速度。以本期經營費用率升降程度與同期、上期或預算經營費用率進行比較,反映企業降低經營費用率的成果。其計算式為:
經營費用率升降速度=(報告期經營費用率-同期、上期或預算經營費用率)/同期、上期或預算經營費用率×100%
3、經營費用比重。指經營費用各項目占經營費用總額的比率,即:每種費用/經營費用總額。經營費用總額本應用“產成品和在產品的變動”進行調整,但因其組成部分不易還原成各費用項目,從分析的角度看,以不調整為宜。
經營費用比重可以反映每種費用在經營費用總額中的比例和地位,通過歷史資料、計劃資料或同行業資料的對比,有助于發現問題,揭露矛盾。
(二)經營費用節約額分析。
1、經營費用節約(超支)絕對額。以本期經營費用實績減去預算費用額,負數為節約,正數為超支。這種數額還要聯系收入進行分析,變動費用應當同步,固定費用的離差,也應注意。
2、經營費用節約(超支)相對額。運用經營費用率資料,或直接運用費用和收入額進行計算。計算式是:
經營費用節約(超支)相對額=報告期收入額×(報告期經營費用率-預算經營費用率)
或=報告期費用額-預算(或上期)費用額×報告期收入額/預算(或上期)收入額
上述兩種計算式都包括本期收入量的變動因素,所以能夠客觀地對經營費用的節約或超支進行評價。
(三)經營費用利潤率分析。經營費用利潤率揭示每百元費用所實現的利潤。其計算式為:
經營費用率=利潤額/經營費用額×100%
經營費用額可以用“與收入配比的費用”。利潤額使用什么?經營利潤?利潤總額?鑒于經營費用與經營利潤的關系更為直接和緊密,利潤總額的影響因素更多,似以經營利潤為宜。
(南方財富網SOUTHMONE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