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支撐與壓力與價格的型態也有密切的關系。某些價格型態表現出需求或供給集中的意涵,所以在特定的價格型態下,將會出現特定的支撐或壓力的現象。例如,反轉型態的W底的頸線,本身即為一壓力線,當價格突破頸線(壓力線)后,壓力轉而成為支撐,趨勢反轉。
橫向整理是一個供給和需求大致相當的區間。在整理期間間雙方旗鼓相當,因此價格在區間內窄幅震動。但是,當突破發生時,宣告供給或者需求有一方取得勝利。向上的突破表示需求取得勝利,而向下的突破則代表供給贏得了戰爭。
應用原則
研究支撐與壓力,必須要了解二項基本的問題:第一個是支撐或壓力可能出現的位置。第二個是支撐或壓力的力道 。
1、支撐或壓力出現的位置。
過去發生的波峰或波谷,將是支撐或壓力區域。由于供給或需求無法在事前得知,因此要直接觀察支撐或壓力是困難的。但技術分析最重要的基本原理是趨勢的演變將重復發生,因此觀察過去價格走勢將可以發現支撐或壓力的出現。當在某些區域,向上價格的走勢發生折返時,則顯示該區域附近將出現賣盤使得價格折返,因此該區域即為壓力區,尤其是當價格遇到該區域而發生折返的次數越多時,則這個壓力區將越有效。同理,當價格下跌到某些區域時,便發生反彈,則顯示這個區域具有相當的潛在買盤,因而形成一個支撐區。由于發生過的經驗得知,價格到了該區域附近,發生了折返的現象,而需求或供給的行為模式是具重復性且不易改變的,因此我們將預期,如果價格再度回到該區域時,將再次引發賣盤,而使得價格再度折返,因此過去的波峰位 置將預期是壓力形成的區域。同理,波谷的位置將是支撐所形成的位置。如下圖:
(南方財富網SOUTHMONEY.COM)(責任編輯:張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