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云計算
首先是云計算。時至今日,我的身邊還常有朋友問起,這個喊得震天響的云計算,到底是什么東西?開始時我也會解釋一大堆話,后來發現,簡單記得住最管用。于是概括為一句:云計算就是互聯網,互聯網就是云計算。而云計算的用處,或者說目的,是要將個人電腦(臺式機也好筆記本也好)放到互聯網中。
什么叫個人電腦放到互聯網中?舉例來說,你能直接在網絡上看電視劇,并且可以在任何能上網的地方接著看同一部電視劇。而在幾年前,你可能得先把電視劇一集集下載到你的個人電腦里,還得先安裝好暴風影音這樣的播放軟件。換句話說,原本屬于個人電腦的功能,現在被互聯網替代了。
云計算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取代個人電腦的全部功能,這就叫把個人電腦放到網絡里。云計算將最終讓你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做任何與電腦相關的事,還不用隨身帶著筆記本或者U盤,因為你需要的所有數據、軟件都在云中,在你的網絡賬戶里。
對IT圈外的朋友來說,“把個人電腦放到網絡里”這句話聽起來可能還不夠刺激。充其量,它不過能讓我們的信息生活更方便而已。但如果我告訴你這一變化將造成曾經只手遮天的微軟帝國的消失,那么你可能精神為之一振。有那么厲害嗎?不過細想想也不奇怪,如果個人電腦都消失了,那么Windows還有什么用呢?
回顧一下我們如今的電腦操作,那種軟件使用的最為頻繁?沒錯,是瀏覽器。當云計算的終極目的成真,我們將只需要在本地電腦中留下一個瀏覽器,而不再需要Windows的其它復雜功能。到那時,我們甚至希望開機就直接看到一個運行之中的瀏覽器,而不再需要Windows本身(這正是Google的chrome os項目的目標)。
對于IT從業人士來說,個人電腦向互聯網的遷移意味著無窮無盡的機會和可能。以往我們熟悉的各種桌面軟件,大到Office,小到記事本,在云時代都需要改寫為互聯網中的網頁。僅這一條就意味著數以億計的潛在財富價值。更不用說個人電腦向互聯網遷移過程所伴隨的另一個實質性變化——社交。
社交的本質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而個人電腦向互聯網的遷移正好將為社交舞臺提供遠遠超過今天的空前龐大的用戶群體基礎。我們知道,即使是在Windows和互聯網共存的今天,社交網絡服務都已經產生了如Facebook般市值估價超過千億的超級大公司。換句話說,云計算孕育的不僅是再造一個微軟帝國的潛力,更意味著一個史無前例的巨大影響力的信息時代的真正來臨。
云計算分析與預測
對于業內人士來說,即使所有人都知道云計算的好處,也不見得有多少人能真真切切地將它落到實處。表面轟轟烈烈的云計算產業建設,到如今看來也不過是為多搞一些機房拉資金的噱頭。落到實處的云計算就只是鋪寬帶、上機器?前車之鑒是,電信運營商們投入大筆資金砸向3G,等到管道鋪好才最終發現自己更像是在為互聯網公司們做嫁裳。
硬件投資是必須的也是賺錢的,但它只是行業生態系統中最低端的部分。這種技術門檻極低的基礎建設就不要再拉上云計算的幌子了。
云計算的真正精彩在于軟件行業。雖然以“互聯網即云計算”的角度來講,所有互聯網公司都與云計算相關,但卻并非所有的互聯網公司都在真實地參與云計算的發展進程。不是不想參與,是不知如何參與。
應該怎樣將云計算落到實處?緊緊把握“個人電腦向互聯網遷移”這一本質正是關鍵。遵循這一思路,網絡操作系統,或者說online windows,也許正是云計算領域的頭等發展大事。如果做不了OS,那么退而求其次,發展云時代的應用軟件,或者說互聯網服務,也是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