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小本生意的父親從來都小心謹慎,尤其是對錢。然而,去年五月的一個周末,我從學校回到家中,父親脫口而出:“我們去買基金吧!”我難以置信,看看一邊的母親,竟沒有任何反對的意思。
“基金有風險,一招不慎就有可能虧損。”我不知道他們從哪里聽來的介紹,作為女兒,作為金融專業的學生,我有義務提醒他們。“不是股市大漲嗎,我們去分一杯羹。”母親興致勃勃地說,“我們沒有炒股經驗,先從基金入手,專家理財嘛!”呵!連“專家理財”都知道。我不禁感慨這大牛市的魅力,連從不涉足理財的父母也被吸引。
可是看到父母那么堅定,我再沒有了反對的理由。
有了基金,父母就像有了新生意。他們的床頭多了《投資圣經》之類的書籍,他們開始學習看盤軟件,開始盯著基金的走勢圖,開始要求我講解技術分析指標,開始在飯桌上討論起個股和宏觀調控政策,開始抽空參加基金投資講座……
父母的轉變讓我驚訝不已。一次,我按捺不住的說:“你們是基民,何必如此麻煩,就把這些事留給基金經理嘛,這可是基民最大的優勢呀!”“這樣的生活多充實啊!”父母的答案很統一。
終于,股市開始震蕩,風險比我的預期更早地來臨了。我開始擔心父母的情緒,畢竟這是他們第一次投資,估計他們正盤算著清倉出局。
“我們決定去定投。”又一次,父親一見到我就脫口而出,表情沒有任何的異樣。
“啥?”我又一次的錯愕。看看一邊的母親,仍舊沒有反對的意思。
“我們對中國的經濟有信心。”沒等我發問,父親就接著說,“跌下去擔心什么,總有一天會漲回來的。況且,不投資基金,我們還有更好的投資選擇嗎?”
又一次我無言以對,甚至慚愧自己保守的思想。后來,我漸漸的理解了父母投基的理由,或許并不是僅僅為了分那股市的一杯羹,只是想借助投基充實自己的生活,他們沒有執著于基金的漲漲跌跌,而是用一些小資本找到投基的樂趣。
(南方財富網基金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