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排行榜選基金靠譜嗎 看排行榜選基金有哪些誤區
2020-10-13 14:19 南方財富網
根據排名買冠軍基金,為什么我買了之后業績就變臉了?最近,關于“渣男基金”的討論不絕于耳。有一則段子這樣說道:我曾待它如初戀,哪知它卻虐我千百遍。不少網友更是感到困惑:這些網紅基、渣男基在我買它之前并不“渣”啊!甚至還能用優秀來形容,為什么我一買入就“歇菜”了呢?今天就來解密一下。
陷入只看“排行榜”買基的誤區
其實,這與我們陷入“排行榜買基”和“熱銷榜買基”有很大關系。
全市場的基金數量幾千只,這么多基金對于投資者來說選擇難度可太大了!
于是很多基民尤其是那些剛接觸基金的投資者,他們便往往傾向于購買在【排行榜】【熱銷榜】前列展示的基金。而這些熱銷基金都擁有一個最大的共同點:那就是歷史業績特別突出,這也成為吸引投資者的最大亮點。
為何買入之后排名變差?
那這些被重點推薦的基金為什么我一買入就表現不佳呢?其實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
首先:歷史業績不代表未來,我們看到的這些明星基金之所以上榜往往是由于歷史表現優異。但是基金在運作過程中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例如基金經理變更、市場風格切換、基金規模改變等,所以基金想要在任何時期都保持突出地位其實是很困難的。
這也就不難理解很多冠軍基、熱銷基在買入后容易會出現業績表現不理想的情形。
其次:市場風格切換。我們發現在【熱銷榜】【排行榜】中排名靠前的基金往往是近期處于投資風口或短期業績爆發的網紅基金。
但是現實情況卻是,我們注意到這些基金時,經常是它們行情已經漲完一輪并反映在基金業績上的時候。這時候如果貿然買入便很容易踩在高點上,一旦市場出現回調這些基金難免會承受不小的波動。
最后,基民對收益的預期建立在基金的“巔峰狀態”之上。很多基金買入后盡管排名或收益率有所下降,但這其實并不意味著基金的質地變差了,很可能是市場熱點轉換導致某些主題基表現更為亮眼。但很多投資者由于一開始預期較高,對基金出現的小波動便開始無所適從。
如何避免?
說了這么多,那我們怎樣才能避免基金買入前排名優異,但買入后反而不佳的這類情形呢?梳理了幾點小建議,給大家做個參考。
第一:盡量避免炒作熱點基。市場資金總是在流動的,這也帶來了板塊之間風格的快速輪動。
據數據統計,電子行業在今年1-2月份漲幅位居26個申萬一級行業的首位,但在3月份時跌幅達到19.6%。再來看看休閑服務行業,7月份時以42.69%的漲幅居前,而在8月份卻以8.17%的跌幅居前。
這也說明了我們想要準確地把握住市場熱點難度不小,不僅講求“快狠準”,還真正考驗了投資者精準的擇時和短線操作能力。因此,南南不建議普通投資者進行熱點炒作,因為炒作的背后常常是追漲殺跌。
數據截止20200917
第二:不要只看排名選基金。
東方紅資管曾做過一個研究,將2015-2019年間前后兩年混合型基金排名的相關系數進行分析,得出過去一年的基金排名與下一年的排名相關性較低,且呈現負相關的結論,也就是說我們執著于購買的冠軍基并不能成為未來收益的保證。
因此我們在選基金時除了看排名外,不妨綜合考慮基金經理、最大回撤、投資策略、持倉風格等多方面因素,這樣才有助于選到一只適合自己的好基金。
第三:設定自己的預期收益率和能接受的最大虧損,建立基金觀察池。
很多人買基金喜歡聽從朋友、大V推薦或者看哪只漲得猛就選哪只,但是別人認為好的、平臺重點展示的其實不一定適合自己。對于這類型基金不妨放在自己的基金觀察池一段時間,經過比較考驗之后再在市場合適的位置進行布局。
投資不是比賽,不是拿到第一名才算贏,希望大家在投資路上都能找到那只幫助自己實現財富增值還能長期拿得住的好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