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師建議,一般教育金和保險計劃應該占年收入的10 %至2 0 %,并重點做固定收益類的產品。
隨著“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的理念深入民心后,不少家庭和個人將投資分為五大部分,保險、股票、實業、理財產品和儲蓄。在考慮各種財務狀況的情況下,教育儲備金和家庭保險成為多數家庭理財的短板。
生二胎家庭如何打理教育金
從一個典型案例可見到操作性。近日獲得某理財計劃冠軍的陶先生和他的太太在努力解決上述短板問題。現在他們兩位有兩套房子,市值分別是400萬和200萬,200萬用于出租,存款50萬,每個月固定收入是4萬,固定的支出大概是1.3萬,在保障方面陶先生有一個25萬的人壽保險,重大疾病兩位各有20萬。
陶先生的未來預期目標是,預備生兩個孩子,并在兩年后換一套房子,房貸150萬元,而兩個孩子的教育基金為250萬元(即每人125萬元左右).25年之后養老,希望能積累500萬養老金。但目前為止,陶先生家庭的缺口相當明顯:教育基金缺150萬,養老金缺260萬。
按陶先生的規劃,從養老金方面來看,有選擇定期存款,有選擇養老保險,銀行的結構性理財產品,還有定投海外基金,主要是通過投資不同時間、不同地區的產品分散投資的風險。
而在教育基金方面,他們則主要會保守些。陶先生計劃用8萬元作為家庭的基金備用金,30萬元用于教育金的積累。
某理財客戶經理表示,一般教育金和保險計劃應該占年收入的10%至20%,并重點做固定收益類的產品。
此外,另一家外資行理財客戶經理張先生對上述方案的意見為,如果收入固定且資金較多的情況下,特別是考慮國外教育資金的情況下,最佳的投資為全年年收入的20%。
上述理財師表示在教育投資方面,要考慮到通脹因素以及外幣儲備因素。“如果出國,可提前儲蓄外幣,同時考慮匯率和通脹的風險,要做好風險控制。”
教育金投資以固定收益為主
在儲備教育資金上,多數家庭沒有完善的規劃,投資渠道跟其他方式的基本一致。駱先生認為,假如以40萬為例,權證類15萬,主要會考慮股票,海外基金,通過低風險分散投資風險。養老保障,會以商業養老補充基本社會養老。會考慮商業保險與公益派息類的保險,達到穩健。在其規劃預期中,這是財務收益的預期,證券類8 %,養老5%,教育6%。“我們主要是出國留學這一塊,有一個教育基金的規劃,每年8000元,讓他十年以后投資海外債券,獲得穩定收益,這是平穩收益,不會作高風險的,主要是以獲得比國內存款高一點的固定收益類的產品”
陶先生也表示:“我們60%用于現在投資,40%用于風險投資。”事實上,在教育金和保險方面,張先生建議,教育金的投資可選擇穩健為主,但保險方面可以同時具備保障型、投資型的險種。
某外資行發布《2012中國家庭理財狀況調查報告》顯示,近六成(58%)的受訪家庭表示持有保險產品。近七成(66%)的受訪家庭表示,購買保險主要是“為了保障,而非儲蓄或投資”,其次是“鑒于不斷增長的醫療費用,對醫療保障有更多的需求”(53%)。從保險金額來看,受訪家庭年繳保費平均占家庭年收入的7.4%。調查顯示,受訪家庭在養老保險和投資連結險上的花費相對較大。與此同時,在考慮兩塊短板時,要充分考慮到通脹率以及收入可持續程度。
理財方案
客戶:
陶先生
財務需求和目標:
2年換房貸款150萬元
假設通脹3.5%
風險:
養老金適度的風險,40萬
教育金低風險,專款,10萬元
養老金的目標回報率:
7.5%
包括5年期定存:
10萬元
養老年金100萬元:
4000/月
結構性理財:
10萬元
海外全球基金至60歲:
4000/月
教育金目標回報率:
5%
5年期國債:
30萬(年息繳保費)
5年期定存:
10萬
定投海外債券基金至55歲:
5000/月
(南方財富網SOUTHMONEY.COM理財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