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性理財產品怎么樣?分析師解讀銀行結構性理財趨勢
2019-08-19 15:45 互聯網
來源:華寶財富魔方
分析師:楊宇(執業證書編號:S0890515060001)
分析師:蔡夢苑(執業證書編號:S0890517120001)
分析師:范文婧(執業證書編號:S0890519030001)
1. 結構性理財產品的劫與解
資管新規落地一年多,保本理財的退出和轉型備受市場關注,而這之中的結構性理財則一直是焦點所在。根據監管辦法,所有已經發行的保證收益型和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應當按照結構性存款或者其他存款進行規范管理。所以在去年新規落地后,結構性理財的發行走勢就出現了分化,其中結構性存款發行量大幅上升,而非存款類的結構性產品發行量則出現斷崖式下跌,二者之間的缺口在之后的一年間逐漸走闊,一方面反映出銀行想要利用結構性存款彌補表內負債缺口的行為,另一方面也映射出整改正在穩步的推進。
站在當前時點往后看,結構性理財的整改和轉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困難和機遇并存,具體來看有以下幾個方面:
是現階段能被客戶較好接受的過渡形態產品。目前銀行理財轉型面臨的最大困難之一便是新老產品的銜接效率太低,即新產品的增量難以覆蓋老產品的縮量,導致整體理財規模出現下滑。新推出的產品中:權益類產品難有市場;固收+產品期限大幅拉長,受眾度提升還需時間;當前唯一能支撐起新產品增量的就只有現金管理類產品了。想要提升銜接效率,核心還是在于創設既符合新規要求又滿足投資者低風險偏好的產品,從這個角度出發,將傳統預期收益型產品的一檔固定收益變成兩檔收益至區間收益,同時通過投資技術大概率保護本金的結構性理財產品,也是現階段能被客戶較好接受的過渡形態產品之一。長遠看,由于結構性理財有機結合了豐富的掛鉤標的、彈性的收益空間以及較低的風險偏好,也是銀行理財轉型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