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態特征市場持續上升一段時間后,有一日忽然呈現缺口性上升,接著價格位于高位徘徊爭執,但很快又以缺口形式下跌,兩邊的缺口大約在同一價格區域,使高位爭執的區域在圖表上看來像一個島嶼,兩邊的缺口令這島嶼孤立于海洋之上。有時候兩邊缺口所形成的“島形”只由一個交易日造成,成交量在形成“島形反轉”期間會十分巨大。同樣,價格在下跌時所形成的“島形反轉”形狀也一樣。
二、具體分析價格突然拔高,使投資者無法在預期的價位追入,強勁的升勢令投資者忍不住不計價格追入。可是價格卻沒有因其跳升而繼續向上,高位阻力明顯呈現,經過一段時間的爭執后,價格終于無法在高位支持,而出現缺口性下跌,所形成的“島形反轉”。
該形態告訴我們:1.“島形”本身并非是轉向形態,但這圖形卻經常在長期或中期性趨勢的頂部或底部出現。
2.這兩個缺口形成“島形”的時間可長達數周,也可短至數天,最短可能只有一個交易日,在此情形下也可稱作“單日反轉”。
3.形成“島形”的兩個缺口大多在同一段價格范圍之內。
4.“島形”也可能在一些形態如“頭肩形”、“三角形”或“長方形”等形成的過程中出現。
5.“島形反轉”以“竭盡性缺口”開始,“突破性缺口”結束,此情形是以缺口填補缺口,因此缺口已被完全填補了。
例如:滬市大盤1999年5月10日至5月19日所形成的8個交易日的孤島形態,以及2002年5月13日至6月21日滬深兩市股指形成的30個交易日反轉態勢,均為標準的“島形反轉”形態。
(南方財富網SOUTHMONEY.COM)(責任編輯:張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