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為何要推高建倉,在股價有了一定程度的回落以后我們一般會采用一些所謂經典的方法來計算大致的支撐區域,比如用平均線、中短期的技術指標甚至四維空間理論等等,只是如果我們細心一些就會發現這些方法都有一個共同特點:缺乏理論基礎。特別是前期的股價已經經過操盤手的運作,其市場的真正支撐更加難以琢磨,所以最好的辦法還是讓市場自己來告訴操盤手。
什么是市場真正的支撐區域?起碼應該有兩個基本條件,一是在此區域賣盤很少,二是在此區域買盤相對較多。所以,只要這兩個現象同時出現就表明市場的真正支撐區域有可能出現。
由于主力往往在掛單中增加了一些單子,所以對于投資者來說僅從盤面上的掛單還難以直接看出來,但對于主力來說就容易多了,因為主力知道市場上真正掛單的數量。如果市場上真正的掛單很明顯的多單多于空單時就有可能是支撐區域,但僅靠這一點是不夠的,因為在股價的平衡階段有很多拋單不會掛在上面,所以操盤手必須進行主動性的測試,測試的辦法是砸盤。
瞬間用一筆最多兩筆的大單子將下面累積的多個價位的接單砸掉。這樣股價就會呈現跳水狀,但因為有可能是在支撐區,所以不要用大賣單進行下壓,即不在更低的價位掛出賣單。如果確實是支撐區域那么壓出去的低價賣單一定會被市場消化掉,對于以后股價的上漲會帶來更多的獲利盤壓力。
新股建倉有些莊家,利用散戶對該股不看好,在上市首日就吃進大量籌碼,所以就省去了建倉的多數過程。做的好的,搭個平臺,然后來個假突破,就大功告成;做的不好的,強行買入,越買越高。不過最終都能達到建倉的目的。
多數股票的建倉走勢,都缺一個或數個階段。這個并不稀奇,因為有我們不知道的原因。但是,只有依循這個建倉流程,才能達到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持倉量。
為什么要推高建倉股價的推高,其啟動時間、結束時間、結束價位、中途走勢,莊家事先都已經詳細計算過,所以其走勢不會隨波逐流,有其固定的趨勢和特點。由于此階段莊家信心最足,加上大部分底部籌碼已經沉淀,拋壓輕,此階段幾乎沒有中途夭折的。雖然漲幅有限,但賺這一階段的錢還是滿劃算的。
這個階段的走勢以上升通道為最多見,很少有筑平臺的。上升的速度和該股的歷史走勢關系很密切,當然也依據莊家的推高時間。不過,速度一旦確定,就不會有太大變化,這和拉高階段有明顯的區別。
成交量上,一般是較溫和,基本持平,即使有放大,也不是很明顯。
分時走勢上,成交不是很活躍。很少有急速的拉升,連續推高也很少。早盤拉高可以出現,但之后多是橫盤,沒有震蕩。下跌則沒有什么特殊的。需要注意的是,刨除莊家的對敲盤,下跌時成交量非常小。
(南方財富網SOUTHMONE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