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由于年報披露時間的局限性使得此項數據帶有一定的滯后性,尤其是在去年底今年初的大盤寬幅震蕩過程中,此項數據的可靠性更較往年有下降的趨勢,因為,去年下半年的大跌是主流資金加速減倉所致。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減倉到一定程度后,股價自然大幅下滑,但是其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并不會因為股價的下滑、二級市場機構投資者的退出而出現滑坡,因此,這必然會使得部分個股具有了一定的投資價值,從而吸引了新的機構投資者加盟,進而使得該類個股出現新一輪的籌碼集中現象,誠所謂,物極必反,在股東人數大幅減少的同時,要注意股價是否見頂;相反,股東人數的極度增加,也要注意股價是否見底。這就是股票投資策略中的辯證法,這其實也是張江高科、金陵藥業、銀河科技、云內動力等個股走出見底回升行情的原因之所在。
而且,我們發現,以股東人數判斷股價走勢的基礎正在發生動搖,因為隨著機構投資者實力的增強,中小投資者與機構投資者的博弈格局正在發生變化,機構投資者與機構投資者的博弈格局有望成為主流,加之,深交所大宗交易的實施,可能使得股東人數的增減對股價走勢的影響將大為下降。所以,我們對于那些基本面上佳的個股,比如說申能股份、火箭股份、中原油氣、海立股份、國電電力等有著一定藍籌概念的上市公司仍然可以予以高度關注。
當然,對于那些前期升幅過大的老莊股,而且其基本面并沒有發生多大變化的個股,仍然應該警惕,此類個股將會在未來一段很長的時間內沉淪。(南方財富網SOUTHMONEY.COM)
(責任編輯:張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