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詢價制度的調整和補充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規定深交所中小板上市的公司,可通過初步詢價直接定價。這一安排可使中小企業的發行過程縮短四個工作日。
二是規定網下申購與網上申購同步進行,這一安排與香港市場的公開發行流程相同,可使發行過程較目前程序縮短兩個工作日。
三是規定所有詢價對象均可自主選擇是否參與初步詢價,主承銷商不得拒絕詢價對象參與初步詢價;只有參與初步詢價的詢價對象才能參與網下申購。同時,為增強定價的代表性,辦法還規定,初步詢價階段參與報價的詢價對象不足20家,或是發行4億股以上的、參與報價的詢價對象不足50家的,發行人不得定價并應中止發行。
四是為實現大盤股平穩發行上市,規定IPO規模在4億股以上的,可以向戰略投資者配售股票,可采用“超額配售選擇權(綠鞋)”機制。“超額配售選擇權”實際上是國際通用做法。所謂“綠鞋機制”,就是新股發行前,主承銷商和發行人簽訂超額配售股份的發行方式。如果市場認購踴躍,上市后股價高于發行價,則主承銷商可要求該公司增發,即將增發股配售給認購者;如果跌破發行價,則主承銷商動用投資者認購增發股新股的資金從二級市場買入股票,再以發行價發售給當初認購的投資者,相當于發行數量不變。
新股安全盈利五要點
結合IPO詢價制度的變革,投資者在選擇新股申購時需要從以下方面把握機會:
第一, 從時間上把握,提高資金利用率。現行制度下,網上申購新股從申購到公布結果需要5個交易日,在此期間申購資金會被凍結,因此,在新股申購密集的時候,算好時間提高資金利用效率是關鍵。如果有多支新股發行,盡量避開申購前幾支新股,越到后面的中簽率越高。
第二, 集中優勢兵力,申購一只。在新股發行密集期間,分散資金申購的中簽概率要比認準一只集中認購低的多。
第三, 選擇行業基本面好的個股申購。通常是以行業地位、市場占有率、公司業績增長預期、募集資金投向等來判斷。這些需要注意的內容,投資者可從招股說明書中得到。已發行上市的保利地產、江山化工等,在二級市場有良好表現。雖然這些龍頭個股多會被眾都資金看好,中簽率可能不高,但是一旦中簽,收益將大幅提高。
第四, 選擇發行數量較大的大盤股申購。例如大秦鐵路、中國國航。雖然中國國航上市前便有跌破發行價的預期,但是從以往發行的破發股來看,后市股價都出現了上漲,因此,破發只是暫時的。申購大盤股中簽率會相對偏高,中簽可以得到一定保障。
第五, 上市當天不要急于賣出。對于市場普遍看好的個股,如果市場首日定位偏低,換手偏大的個股,就可考慮較長時間持有,如保利地產,上市后的25個交易日的時間,股價又有超過40%的升幅。
總體來看,新股申購是一種安全的盈利模式。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一些成熟市場的先進經驗也將被引入,例如香港證券市場的“一人一手”制被引入的呼聲就很高。新股的發行機制在不斷完善和健全后,中小投資者將有更高的回報
(南方財富網SOUTHMONE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