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定投的,差距怎么這么大?”見老項總是能夠找到賺錢的感覺,羊叔的心里不安起來。
“追根溯源是準備不足。”司嫂脫口而出。
“開立基金賬戶后,通過固定渠道、運用固定資金、選擇固定時間,進行固定產品投資,模板有了,照著做,不就行了。”羊叔回顧定投過程。
“啥時定投的?”司嫂想探個究竟。
“2008年。”羊叔直截了當。
“瞧我這記性!”羊叔見自己說漏了嘴。
“真會趕時機,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黑天鵝事件’,讓你趕上了。”司嫂帶著嘲笑的意味。
“老項不也趕上了嗎?”羊叔辯駁道。
“老項做了些什么,你知道嗎?”司嫂眼皮翻了翻。
“他每月扣款2000元,我扣款500元?”羊叔說。
“扣款多少也算差異?”司嫂糾正道。
“你以為呢?”羊叔認為問題復雜化了。
“定投講究的不是資金的數量差異,是資金的分配差異。你考慮沒有將資金在銀行存款、保險與資本市場之間進行分配,嚴格遵守(100-年齡)的法則,控制定投股票型基金比例,選擇屬于自己的激進型、穩健型或保守型基金產品組合?老項比你多出來的不是資金,是資金分配的觀念和模式。”司嫂一語道破。
“定投自身不是有避險功能嗎?”羊叔感到多此一舉。
“定投降低選時風險無可厚非,定投一只孤零零股基,萬一面臨證券市場系統性風險及基金管理人管理和運作基金能力變化,怎么辦?”司嫂毫不掩飾。
“真的?”羊叔有點吃驚。
(南方財富網基金頻道)